牛年倒计时,2. 读出年味,什么方式能给孩子最直观的年味感受
记忆中的年味总是来得直接而热烈。它是灯笼对联衬托起来的喜悦;是烟花爆竹释放出来的快乐;是礼物红包纷沓而至的满足。那时,才至腊月,人们便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一种忙碌而甜蜜的状态,蒸年馍、炸丸子、洗衣物、大扫除、贴春联、做新衣…这便是记忆中的年味。
如今,随着物质的丰富,我们渐渐感受不到新衣裳、年夜饭带来的欣喜感。仪式的精简,让春节变成日历上普通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。这样的“年”总觉得少了一点“年味”那么家长如何带着孩子找回我们记忆中的“年味”呢?
1. 唱出“年味“
教孩子唱几首过年歌谣
重温儿时的经典,陪孩子一起走近古老的年俗,在童谣里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,把最的感动与最真挚的祝福传递给我们的孩子。
1. 初一饺子初二面;初三合子往家转;初四烙饼炒鸡蛋;初五、初六捏面团;初七、初八炸年糕;初九、初十白米饭;十一、十二八宝粥;十三、十四窜汤丸;正月十五元霄圆。
2. 二十三,糖瓜粘;二十四,扫房子;二十五,冻豆腐;二十六,去买肉;二十七,宰公鸡;二十八,把面发;二十九,蒸馒头;三十晚上熬一宿;初一、初二满街走。
3. 新年到,放鞭炮,噼噼啪啪真热闹。耍龙灯,踩高跷;包饺子,蒸年糕。宝宝也来凑热闹,结果变成小花猫。奶奶笑得直揉眼,爷爷乐得胡子翘。
2. 读出“年味”
和孩子一起读年味绘本
3. 迎接“年味”
和孩子一起大扫除
每逢小年来临,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,清洗各种器具;拆洗被褥窗帘;洒扫房间庭院;掸拂尘垢蛛网,净净迎春节。北方称为“扫房”南方也叫“掸尘”
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新春扫尘有除“陈”尘布新的含义,其用意是把一切“穷运”“晦气”统统扫出门,寄托了人们驱灾辟邪、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。这个时候,不妨给孩子一块小抹布,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擦擦桌椅、柜子…一家人共同行动,迎接新一年的崭新面貌。在这过程中也让孩子感受作为家庭一员的,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,以及收获为春节忙碌的快乐。
4. 玩出“年味”
和孩子一起做手工
如何让家里更有节日的氛围?除了带着孩子一起贴对联、剪窗花之外,还不妨做一做创意十足的新年小手工,共享快乐的亲子时光。
新年贺卡
❖ 准备
油画棒、胶棒、刀模纸卡、贴纸
❖ 具体步骤
1. 先取出贺卡的刀模纸卡,再沿着虚线对折纸卡。
2. 将雪人贴纸的下半部分折叠,让雪人立起来。
3. 用喜欢的贴纸装饰卡片。
4. 写上新年的祝福话语吧。
年年有“鱼”
年年有鱼是“年年有余”的谐音,是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语言之一。做上一条“小萌鱼”为新的一年讨一个好彩头吧!
❖ 准备
剪刀、双面胶、刀模纸卡、贴纸
❖ 具体步骤
1. 将纸盘剪下一个扇形,当作鱼的嘴巴。
2. 将剪下的扇形贴在合适的位置,当作鱼的尾巴。
3. 贴上鱼眼睛刀模纸卡。
4. 用贴纸装饰鱼的身体。
5. 品尝“年味”
和孩子一起做年夜饭
对于年夜饭,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方式,北方过年一般吃饺子,南方吃年夜饭,都象征着团圆。不管是哪种什么方式,都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。可以和孩子一起和面擀饺子皮,也可以让孩子帮忙摘洗蔬菜,甚至只是在一旁递一下东西,注重的是参与的过程。
让孩子参与做年夜饭,不仅是增进亲子感情的绝佳时机,也是让孩子传承中国年的最好体验,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好机会。相信无论多少年后,每当吃年夜饭时都会记起和家人这些满载着爱的回忆。
有人说:“小时候,看见了炊烟,就望见了家;长大后,看见了青色,就想起了家。”不论时代如何更替、传统节俗怎样演变、记忆中的年味发生了什么变化,作为父母,我们要告诉孩子:合家团聚是我们恒久不变的主题,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永远都是最为珍贵的!
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:
孩子
《孩子》讲述的是20岁的布鲁诺和18岁的索尼亚,靠索尼亚的津贴和布鲁诺手下的小偷们生活。索尼亚刚刚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吉米,而布鲁诺过惯了无忧无虑、自由自在、只关心钱的日子,他该如何做一个父亲呢?这个新生儿的到来比预料的情况要复杂,布鲁诺很难接受父亲这一新的身份。电影《孩子》再度摘取了金棕榈大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