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英国婆母选择这样结束生命
我的英国婆母选择这样结束生命
文/彭小华
最好的告别译者,临终心理文化研究者
我目睹过不同的死亡,其中包括主动选择死亡的,但过程痛苦,往往给家人造成难以克服的心理创伤。我理想中生命结束的方式,是一个平静无痛苦的过程,出于平和、理性的选择,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迫于无奈或逃避。我曾经以为安乐死也叫“医生辅助死亡”就是这样一种方式,直到我的婆母给我示范了一种更自主、更自然、更平静的方式。
婆母是英国人,生于1927年,从小天资聪颖,学业优异,毕业于爱丁堡大学,是一位古典文学学者。她和公公感情笃厚,育有三个子女,我的夫君行二。婆母一生过得充实、丰富、幸福。85岁以后,她的记忆力逐步衰退,终于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,住进了由专职护士照顾的康养中心。
她仍然优雅而愉快,可是已经没有很多生活乐趣和享受可言了。尽管如此,她并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,看起来还可以活很长一段时间。
2016年7月一个周五的晚上,我们和回家探亲的大女儿一起接了婆母,去她喜欢的一家餐馆吃饭。她心情很好,饭量正常。分手的时候,约周日下午接她到我们家吃饭,她爽朗地答应了,表示非常盼望。
周日上午,我们接到护士,婆母病了。我们赶紧前去探望。真是病来如山倒,前晚分手时还活泼泼的她躺在床上,双眼微闭,发出轻轻的呻吟。午后检查结果出来了,是尿路感染。我松了一口气,心想这不是什么大病,吃几天抗生素,顶多输几天液就好了。
根据家人的意见,康养中心没有送婆母去医院输液。除了抗焦虑药,她也不肯接受其他口服药,同时也不吃饭,连牛奶、果汁都一概拒绝。护士和家人都充分尊重她的意愿,不时询问她,但没人勉强她。
前三天,我们还抱有希望,她也偶尔同我们交谈。第四天以后,她越来越深地陷入。又过了三天,她安然去世。整个过程没有明显的痛苦,平静、安宁。
婆母患的并非不治之症,尿路感染是很容易医治的小病,我相信,死亡是她主动的选择。康养中心的护士长也委婉地表达了这种观点。她选择放弃,是因为她不喜欢、不享受自己的生命状态,因为她所理解和珍视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不复存在。她不止一次告诉过我,她已经不再能够为社会作贡献,完全是社会的负担。夫君一直说,婆母一辈子最骄傲的是自己的独立。婆母的挚友玛吉认为,婆母放弃生命,是为了与早她10年去世的公公在天堂团聚。我们都认为,她的死亡不是任何意义的被迫、无奈,而更是对另一个世界的向往。我理解甚至钦佩她的选择,这种选择体现了她一贯的明达和对人性尊严的捍卫。
在当代医疗技术可以极大地延长生命的条件下,越来越多的一些人,包括很多富有人文精神的医疗界人士,对过度使用医疗技术延长生命的做法抱有审慎、批判的态度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抢救,拒绝技术维持的虚假生存。有的人选择断食之类的自然死亡方式,采取缓和医疗甚至安乐死等方式的人在增多。
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:
婆母
婆母,丈夫的母亲,又称婆婆。在中囯的封建社会中婆母和儿媳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,媳妇必须俯首听命于婆母,没有没有独立、平等的人格尊严,新中囯成立后,这种不良传统关系得到改变。
选择
我们每天都被五花八门的广告和巧舌如簧的营销人员搞得晕头转向;被时尚潮流牵着鼻子走,信用卡严重透支;苦苦挣扎于数不清的经济新闻和理财建议中,投资收益一塌糊涂;买来一本又一本自助类书籍,指望从中学会塑身美容、自信成功、好人缘的技巧,却让自己更加焦虑。从中可以看出,我们每个人都为选择所累。




